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二总论05:真正的持戒:不敬持戒、不轻毁戒、持犯一如是名持戒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9.09.02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19.09.06)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慧律法师楞伽经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-70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
楞严经二总论(义贯绪论) 05

楞严经二总论(义贯绪论) 05
慧律法师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
好,绪论第9页。二、楞严法门三大主旨

就是宗旨,最主要的是讲些什么呢?1、悟本性,要体悟我们每一个人,深层意识里面的,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,因为悟了本性,才能朝着佛道究竟菩提;如果不悟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修行,我们会用生灭意识心,百千万劫不能成佛,也难以成就。所以,(先行),说本性即是真如本性,就是如来藏性。为什么讲真?[真]就是不是假的;[如]就是悟到万法皆竟空。我们有一个真心,如如不动,本不生灭的清净自性,叫做真如本性。即如来藏性,这个藏性就是含藏佛性,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念,就是:藏如来性,我们每一个人都孕育、隐藏着一个如来的清净自性,这样解释也行。如果说解释如来藏性,这个是后起的大乘佛教思想发展以后的一个名词,叫做如来藏。所以,后来人有写如来藏思想,诸位有因缘可以看一看。

那么这个[悟]有三种:一、解悟,就是了解我们本来具足,不生灭的清净自性;二、行悟,行就是要落实去修行,见一切相,心如如不动,即见本性;但是因为我们习气太强烈了,难以降伏,所以没有办法一下子就证悟,需要时间。到了功夫与佛相等,就是证悟了。说:唯佛究竟。三、证悟,就是彻底解脱的意思。

一、解悟——即是始觉智。觉后面加一个智,解释起来比较明显。我们来听经闻法,来了解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清净自性,从现在起,发菩提心,开发我们深层的般若智慧,这个起动点叫做始觉。于此觉中,了妄达真。[妄]要加一个:心。[真]也要加一个:心。什么叫做了妄达真呢?[妄]就是我们所讲的妄心,所谓的意识心;[达真]就是通达真如的自性清净心。这一句跟转识成智,有相通之处,意思就是:达妄本空,了妄本空,通达真如自性本有。

所以这个转识成智已经非常明显了,所谓的[识]是指执着、分别的意识,在我们的如来藏性刹那之间闪动,而我们误认为那个就是我们的心。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其实所有的造作:眼见一切色;耳闻一切声;鼻嗅一切香;舌尝一切味,其实都是如来藏性。我们因为不知道,心就一直起波浪,受无明的风一吹,不知道境界是假相,境界一现前,我们内心里面高低潮一直起来,烦恼一直不断,可是所有的烦恼都不能离开如来藏性。

譬如:大海所有的浪,都不能离开大海。我们也是一样,眼见一切色,无论你多么的执着,不能离开如来藏性,那么你的执着变成一个负担,把所有的如来藏性全部都掩盖了,所以,这个无明在作用。我们的生活就会苦不堪言,我们每天都要惩罚自己。所以了妄达真是非常重要的,要懂得歇即是菩提。换句话说:你所有的浪打来打去,其实都是海水。你今天所有的执着、分别,在圣人的角度都没有任何的意义,因为它都是你的心在作用。我们以为有实实在在的外境,而佛陀告诉我们:所有的相,所显现在你的外境的,其实本来就空;你所恨的对象,其实不存在;你所贪爱的对象,也不存在,因为他是生灭,他一定会毁灭的!他是缘起,缘起就是无自性的东西。

所以,科学家是往外拼命的去探索,不能说他不对,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。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很远,象我们这个仙女银河,有二千亿颗恒星。一直往外看,能不能解决内在里面的烦恼呢?不行!科学家烦恼来了,照样情绪;科学家死了,这个神识照样脱不了轮回。往外看是不究竟,不是说他不好,而是不能根本解决我们痛苦、烦恼和轮回的问题。科学家的存在,有人类某一个层次上的功劳,但是不能究竟解脱。

了妄达真很重要![了妄]者,如了七处皆妄,七个地方都是妄心,阿难叫内、外、中间都被佛所破。一切世间幻化虚妄,为什么幻化?因为众生没有透视和分析的力量,老是认为相是实在的。唯有大智慧的人,一眼就贯穿、透视了,人就是一堆骨头,不管你穿着西装、多么漂亮的衣服,他就是一堆臭骨头!

所以,六祖讲:元是臭骨头,何必立功课。就是幻化、虚妄、不实在的世间。问题出来了,我们误认为它是真的,就拼命的求,为了好吃的就拼命的求;为了好睡的就拼命的找;为了漂亮就拼命的抹;为了瘦身就拼命的买运动器材。反正就是一直在忙,到最后归西的时候,发现不知道在忙什么?好莱乌一个影星死前讲了一句话:我忙了一辈子,好象找到了什么东西,但实实在在也不觉得怎么样呢!我拥有它[大明星]也没什么感觉,可是又能如何呢?所以,众生就是重复的矛盾,因为他没有碰到佛法。碰到了佛法就知道原来世间是幻化、虚妄不实在的、假相的东西。

[达真]者,如十番显见,[番]就是次,十次来显出这个见性,佛指示出来。通达本有,[本有]就是本来就存在的。[真见之性],真见就是不是妄见了。这个就是[始觉智]。名叫做见道位,这是真正的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了。于是悟中,行者之观念(知见)改变、行为转变,且此等转变皆是决定的,决定什么?决定以不生不灭的心来作为我们本修的因,换句话来说:就不会受到外境的影响。我们生命当中,每天多少都会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,可是对一个下定决心的人来讲,无碍,这个是前进的阶梯,非如突然心血来潮,昙花一现的,这个就象《圆觉经》所云:[即已成金,不复为矿]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既然已经成佛了,就不会再回复做众生。已经见性的人,就绝对不会再变成众生。诸位,现在就是进入矿区,要开采矿,然后好好的磨练成为金。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金,无量劫来,矿里埋有金,我们自己不知道,原来我们也是佛!

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,乍现即逝。文字知解就是凭意识的观念,所以,你就是念中文系、念到博士,这些文字很通达,乃至于念英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,念到博士,仍然与生死不相干,了生死与文字、语言无关!文字知解是乍现即逝,乍现即逝就是生灭意识心,显现一下,它又变化了,不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。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,无关于语言、文字。即如小乘之见道位,一切邪见、恶知见悉断。见了不生不灭本体的人,邪见影响不了他,恶知见就是没有正见。在座诸位在这里熏习,以后你到任何一个空间、时间,去听经闻法,乃至于打开电话,法师讲什么,一打开你就有这个能力,判断这个法师讲的知见正还是不正,很清楚的。

亦如大乘见道位,决定一佛乘,没有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只有一佛乘。不再履于凡外权小之径,就绝对不再走凡夫、外道、权乘菩萨、还有小乘之路。并于一切法,闻即信受、谛解。为什么听了就信受、谛解呢?因为他有解悟的功夫。所以,听经闻法,这是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,而一般人却忽略了。

二、行悟。这个就是过程微细的习气还在,所以,它是一个过程。意思就是,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有好多次的情绪高低潮,会有种种的逆境、烦恼、习气现行、现前。当一个人落实到真正的修行的时候,他会发现妄念、烦恼、习气很难断。只有那些不修行的人,就认为修行很简单。其实修行可不简单!因为这个行悟,必须一点一滴的累积。行悟,用一句恰到好处的语言就是:修行是点滴的功夫,行悟最好的写实境界。修行必须一步一步来,碰到烦恼,你一定要有能力去处理,不能说出家十年、二十年,习气一来跟着跑。或者我们在家居士,贪嗔痴一来了,跟着跑。这个就没有行悟的功夫。

行悟即明心见性。[明心]者,明心相也。心相者,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、心所,什么是心王?就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,也可以说前五识、第六识、第七识、第八意识,这个总共有八;心所法是五十一,心不相应行等法,二十四。[王]就是可以主导的,我们这个身体,哪一些意识在主导呢?就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、第八意识,这个叫心王。

[所]就象大臣,譬如:眼识显现,看一件东西,心起贪念,这个就是心所跟在心王的旁边。就像国王出巡,旁边都一定有大臣,心所就是大臣,跟在国王的旁边。一个善良的人,耳朵一听到可怜的人,他马上抱以同情心,发挥他的爱心,就是心所,善心所就跟着起现行了。心不相应行法,也不是心王、也不是心所、也不是色法,就是心王、心所跟色法分别所产生的一个概念,叫做心不相应行法。譬如:我得到一件东西,[得]就是一种观念。时间就是心不相应行法的一种观念,时间本来不存在,是人类从心王、心所、色法,所分位出来产生的一个观念,叫做心不相应行。听《楞严经》要有《唯识》、《百法》、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基础,就是这样子。

包括心所的善、恶,(就是烦恼)等法之自相、及相互间的关系,如何生起、如何修灭等。生起就是动念,修灭就是让它熄灭。懂得离相,他就能息苦,就是走向修灭的正道。至于[心王],则了八识之体,因为每一识都有见分、相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这八识的自体的体,就是所谓的自体分。见分跟相分就是它的用,就是相用。则了八识的自体,诸识各自的体、相、用。象第八意识有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;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就卡在一个我执跟法执,因此精神攀缘了物质,产生了执着,变成内心世界的负担和痛苦,而我们不能了解物质世界跟心灵世界,是来自同一个世界、同一个如来藏性、同一个不生不灭的心体,迷了,就会有物质跟精神的义叉、烦恼、贪着。悟了就知道所有的物质跟精神来自一颗清净心,没有任何的烦恼。所以,这个也可以解释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的道理。诸识各自的体、相、用如何,以前我们在《百法明门论》、唯识学都讲过了。以及其间互动之条件及本源。如是一一法皆明了者,乃得称为真[明心]者,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:[明心号菩萨。]明了我们这颗不生不灭的清净心,就是菩萨。[见性]者,即是见自本性,亦是见五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二十五有,二十五有就是三界。有时称为九有,有时称为二十五有。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。

为什么要强调这样子呢?强调这样五蕴身就可以发挥你的如来藏性,即五蕴身就是如来藏性,你就可以好好的发挥,可以起作用!六入,在六入的地方,就可以起如来藏性的作用啊;在十二处、十八界、二十五有,都可以显现我们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。众生因为没有悟,所以,发挥不出来,本性起不了作用,每天都在恐惧、追求、伤害、互相批评,怎么能够体会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呢?此见性,当修道位,也就是[分证觉],前面是始觉,现在是分证觉。也就是在六十位修证过程中,分分断无明,即得分分见。

诸位,这里的注解,是用天台宗的思想。是故《大般涅槃经》中说,《大般涅槃经》重点是在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叫做大般涅槃。意思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有常、乐、我、净的涅槃妙心,这部经最主要的是承认包括蚊子、狗、猫、天、人、畜生、地狱、饿鬼,不管哪一道的众生,只要他肯修行,都能进入大般涅槃。加一个[大],就是绝对,就是所有的经典,没有人这样讲。小乘的经典讲说,有的众生是不能成佛的,根器太差的。到了佛入涅槃前,佛说:一切众生皆可进入大般涅槃,只要他有因缘听到佛法、肯修行,就有这个机会。

所以,大般涅槃讲两个重要思想:1、常乐我净,2、一切众生皆入涅槃。是故《大般涅槃经》中说:[十住菩萨犹见不了了。]中间加几个字:十住菩萨对佛甚深心境,很深的那种心境,犹见不了了,还是没办法看得很清楚,完全见到。意思是说:十住菩萨虽有见性,但仍不能了了全见,是故,于此位中,尚非现量境界,而仍属比量智。什么叫做现量境界?我们说佛证悟了,破无明,见法身,万法唯心现量,只有如来的智慧叫做现量。什么叫比量呢?比量就是用类比的,方向对了,但是境界还不够。譬如我们从高雄文殊讲堂去台北,到台北譬如就能成佛,叫做现量境界。我们乘高铁、火车坐到台中,方向对,十住菩萨就是方向对了。比量智就是这样子,就是你朝这个方向去,确实可以成佛,可是目前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。

第三叫做证悟。旁边写:究竟解脱,只有佛陀的智慧能让我们究竟解脱,这个就是[究竟觉],也就是证道位、现量智。是故当知,所谓[悟]者,绝非[神秘]、笼统的概念,而是有具体之悟境、对象、及内容。而且悟前与悟后,其人的三业,必然转变,有所不同。所以修行嘛,诸位就是要懂得转,要转迷成悟;转识成智;转烦恼成菩提。这个统统是个[转]字,学佛命运就是看这个字,看你会不会转?山不转路转,境不转心转不能转这个念头,卡死某一个观念,你每天都会活得很痛苦,看这个也不顺,看那个也不顺。

日本或美国科学家告诉我们要懂得转,我们的脑部,有几个脑波的频率,a、B、等四种脑波。当一个人保持理性的时候,是a脑波。周期性非常的固定,心灵非常的稳定的时候,生命是一种享受。如果变成其它波的话,烦恼起来就一直震动,会放出一种毒素。我们的脑部可以制造好的脑波,会产生好的激素,会影响到我们的全身。如果我们动念起不好的念头,会激励出一种不好的激素伤害我们。譬如一个人经常嗔恨、愤怒、紧张,我们的胃就很不舒服、会高血压,后天自己气坏了。

美国就更进一步了,更了不起了,所以佛法它是很科学的。美国有科学家是这样测试的,怎么个测度法呢?他这个脑部,不用艰涉涩的名词,他用你听得懂的名词测试,测试,叫test,测试我们这个脑部分叫做快乐区,再来就是烦恼区,再来就是恐惧的区,再来就嫉妒,就是烦恼跟快乐、恐惧。脑部用那个来侦测。装那个电子的频率,扫,像扫描一样的,装着。当一个人谈恋爱的时候,他脑部的快乐区快乐,可是这个快乐有限;当一个人烦恼的时候呢,譬如说这脑部里面,好,这个人在测试的时候,跟她讲一些她老公让她很气愤的事,她很气,他讲到她就愤怒,愤怒的时候,她这个脑部里面,就~~~~快乐区统统没有,就是一直激怒、愤怒、不满,然后那个脑波嗡~~~~脑波控制不住,所有的光统统消失,没有,快乐区全部被取代。

后来,再去请一个印度修瑜珈的,yoga修瑜伽的来,这个印度的瑜伽;当然不是学佛的啦,修瑜珈的。这个修瑜伽的,稍微与大自然有结合,然后,请那个印度的瑜伽修行人来,脑部安住,就跟他谈,放影片给他看,那个修瑜伽的,心都如如不动。然后,一测试,他那个快乐区,全部......脑部都是快乐区,那个光,摄起来的时候,全部都是放光,顶部都是光、能量。然后,测试他的手指头,叫他手指头按下来,透过了特殊的仪器,手一照,连那个指头都放光!一个修瑜伽的人,就有这样的能力,那我们修学佛道就更不用讲了!因此,你要过得快乐吗?要保持一个能转的念头。

日本NHK这个电视节目,我最近在看,他说,譬如说:我们身上有二千块,没有智慧的人,口袋里面抽出来,他就说:唉!只有二千!哼!这不快乐区马上就扩散,快乐区马上被隐藏起来。然后,一个有智慧的人,口袋里面抽出二千:哇!我还有二千呢!快乐区马上就扩散!你看,万法唯心现量。所以,日本的科学家说:思想是可以物质化的,就是我们的想法,会改变这个物质世界的;我们的想法,会改变这个脑波的。因此,如果我们想要过快乐的日子,就要改变这个想法,就要有正确的想法,叫做正知正见。正确的想法,引导我们脑部发射出α波。学佛的人是幸福的、是快乐的、是找到生命的智慧泉源,就像挖到宝,中了第一特奖!在座底下每一个,统统中第一特奖,有学佛啊,知道怎么样来解决我们的生老病死,解决我们内心里面的烦恼,你找到了!是不是?

所以,记得!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,记得懂得转念头,转过来。所以,有人对不起你,不要烦恼,你就告诉自己:该还的早一点还,临命终也少欠他,赶快来讨一讨,才不会痛苦。转变一下这个念头。其转变即:越加清净、庄严、心不贪染、内心充满了智慧。而且当然不会因为悟了,而言行乖异,乖异就是很奇怪,吃饭不吃饭、睡觉不睡觉,行为反常,而且内心充满着狂妄。大悟的人不会,大悟的人,永远用谦虚来表达,不狂妄,一点都不狂妄。也不再贪爱这个世间,贪爱这个世间,有什么可怕呢?就是继续轮回。是不是啊?继续轮回。

我看那个“地球脉动”,你们有空要看,多少的科学家拍摄了五年,我看那个“地球脉动”,做那个皇帝企鹅,也很可怜!牠在这个暴风雪之下,50、60度,很不容易,那个母的企鹅这样走(师拟企鹅走路),走了一百公里,到内地里面去什么?去孵蛋,孵一颗蛋。那企鹅,大家都要抢位置,大家冷飕飕的挤在一起,那个蛋是这样子。很不容易这个暴风雪停止了,大家都在移动了,把那一只母企鹅挤一下子,那个母企鹅的蛋跑到前面来了,企鹅的蛋一碰到那个冷空气,不要经过三十秒,那个蛋死掉了!孵不出来,三十秒内!那个太冷了,零下七十度啊!知道吧!南极那个地方,零下七十度啊!南极跟北极加起来的冰帽的面积,南极占90%,北极只有占10%,所以,南极洲冰天雪地多、大;北极,一点点。南极洲冰天雪地是山突出来的,所以,你到南极去看,那冰山,都是看起来浮在冰山的;你到北极去看的时候,是凹下去的一个湖,北极看的是凹下去的;南极的是凸出来的。所以,南极洲占的总面积,占90%。

这个还不冷,我们地球的南极洲,零下七十度是最冷的;月亮,诸位!月亮的冷度有多冷?你知道吗?猜猜看,月亮的南极几度?1.零下五十,2.零下一百,3.零下一百五十,4.零下二百,猜猜看,1、2、3、4?零下几度?二百!月亮,月亮,我们月亮,月亮。(师唱:)月儿像柠檬,高高的挂天空~~~不知死活!零下二百度,你以为那个很可爱?一点都不可爱,上去以后,马上冷,死掉了,活不了的,零下二百!

好!月球还有一个观念很重要的:无常的观念,月球怎么样呢?月球,每年,离开我们地球3.8公分,一直远离......一直远离我们地球,每年远离我们地球3.8公分。你看3.8公分没有什么嘛,十年才38公分;一百年才380公分。是不是?五十亿年以后,月亮就跑得很远很远,五十亿!这个天文都是算几十亿年的,这个就是无常。所以,将来我们五十亿年以后,没有月亮可以看了!对不对?

这个天文奇观还不怎么壮观,要最壮观的是哪一个星呢?叫做木星,这个木星,一抬头,木星是地球的三百倍,当然,那边没有办法存活人,温度几百度、一百五十度,那里没有办法活人。是假设说:有因缘站在木星上,抬头仰望一看,几个月亮,你知道吗?二十六个月亮,二十六个卫星,木星有二十六个卫星。我们在地球,抬头仰望,只有一个月亮;那个木星,月亮太多了,可能要用大炮打几个下来,太多了!哇!二十几个月亮!是不是?木星,三百倍,我们地球的三百倍。我告诉你:从台湾坐飞机,到地球的背面美国,要飞十二个钟头。对不对?对!我告诉你:你去木星,假设也有台湾这个地理位置,飞到星球的另外一端,用现在的飞机,要飞多久,你知道吗?要飞三百六十五天!用最快的,现在的飞机,从木星的东边,飞到那边西边,要飞三百六十五天!那个时候,在飞机上就不是吃一个便当了,吃到让你叫不敢,没办法了!所以,这个星球的知识,我们要了解一下。

好了!底下,我们不再贪爱这个世间,恣行杂染,(若如此者,则决非悟了,而是着魔——然末世众生愚妄不知,常以著魔为大悟!)现在就更多了!

2、叫做持心戒(初行)

持心戒者,即是持佛戒。不只是身不能去犯,动念都不行。如佛在本经中说:[我毘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:][毘奈耶]就是律藏、就是律学。我在戒律学里面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:[所谓摄心为戒,]就是注意你的起心动念,这个才是真正持戒的人,注意你的起心动念。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里面讲;你这个要做一下笔记,什么叫真正持戒的呢?持佛的心戒呢?有四句话,你要很小心听:一、不敬持戒;二、不轻毁戒,三、持犯一如;四、是名持戒。喔!原来持戒是这么一回事,我们一句一句话来剖析它,不敬持戒,不会特别去恭敬那一些所谓持戒的人,不会特别去恭敬他,因为四大本空,五阴无我。意思就是说:心要保持如如不动,持戒好,我们随喜赞叹;但是,不会特别,平常心就好,叫做不敬持戒,不会特别恭敬持戒的人,你所谓持戒的人。不轻毁戒,“轻”就是轻视,绝对不轻视那一些毁犯佛陀戒律的人,因为那些人是值得我们同情,不是我们要恨他,绝对不可以轻视。所以,不敬持戒就是心如如不动;不轻毁戒也是心怎么样?也是如如不动。持犯一如,为什么叫一如呢?持戒不可得,犯戒不可得,“一如”就是毕竟空。是名持戒,这样子的心保持如如不动的人,才是真正持佛的戒律。

好![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][漏]就是烦恼,戒定慧具足,就没有烦恼了,就是无学位了,就是无漏了。这一杯水端起来,如果底下打一个洞,这水就会漏掉;这一杯水,底下没有洞,它就不会漏,叫做无漏。意思就是:具足戒定慧的人,对这个世间不再贪染,就没有烦恼。

一般的戒,都是指身口戒,不是心戒;而“佛戒”是心戒,是故:[摄心为戒]。摄心为戒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注意你的起心动念,才叫做真正持戒清净的人。如果我的身体不杀、不盗、不淫;我这个口,不妄语、不绮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;但是,我的内心充满着嫉妒、充满着恨、怀疑、攻击、排斥,虽然嘴巴没有讲,身体没有杀、盗、淫;但是,那个动念控制不住。前面的身、口持得很清净,看到不如意的事情、不喜欢的就愤怒,那么这个人能说他是一个持戒的人吗?心又是最难找的,最难明了的,因为它是内心的深处里面。是不是?稍微不注意,就会被牵着鼻子走。

所以,以摄心、摄念,令恶心、恶念不起,名为心戒,所以,注意看喔,这个很重要,连动念都不行!譬如说:这个东西就不是我的,记得!一针、一草、一木、一钱,都不要去动,这不是我应该得到的钱,一毛一分、一针一线、一草一木,统统不要去动;包括你晚上作梦的时候,都不会去偷拿人家的东西。

因为既要修“佛定”,所以,不能光持凡夫、小乘“身、口”之戒——持此戒者,于其持犯,就是持戒和犯戒,就不能说具多少缘,且其事成就,就不论这个了。“缘”就是条件,具足多少个条件,那么,这里举戒律的例子,譬如说:杀生,要把前人的命砍掉,而且他的气断了,真的死了,这个才叫做犯杀戒。而持楞严大定的人不行,动杀念都不行,不要讲说具足几种因缘。是不是?不须要,动念都不行,因为要成佛嘛!

好!“离本处”,上面少一个字,叫做“举”离本处,叫做盗戒。就是你明明知道那是别人的东西,刻意的把它移动位置,叫做离本处,举离本来的位置。诸位!这个戒律很微细的,诸位看!诸位!这如果是一块黄金,黄金,放在这里,我手中的抚尺当作一块黄金;钻石好了,钻石比较高贵,钻石钻石我爱你~~~大家都喜欢这钻石。钻石放这里,好了!你知道这颗钻石是怎么样?不是我的,别人的;第二点,你明明知道不是我们的;第三点,叫举离本处,诸位!我手这样子,还沾到一点点地面,算不算犯戒?算不算?不算!因为“本处”还一点点粘着!这个戒律很微细的,佛制的这个戒律,没有研究过比丘戒的,这个不容易了解。这样一点点,剩下一点点,这个钻石还剩下一点点接触;如果这样子举离0.1公分呢?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一套(全)

楞严经二总论 01 : 人死后念经、念佛、超度有没有效?答案:不一定

楞严经二总论 02  楞严经是众魔的克星,有本经住世则正法得住持世间

楞严经二总论03 : 去挂单别的道场不要一直提意见,你要掌握时空性

楞严经二总论04 : 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,别人没问题

史文章阅选读一

史文章阅选读二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